成语
脱胎换骨
拼音
tuō tāi huàn gǔ
出处
宋 葛长庚《沁园春 赠胡葆元》:“常温养,使脱胎换骨,身在云端。”
释义
原为道教用语。指修道者得道以后;就脱凡胎为圣胎;换凡骨为仙骨。现比喻通过教育;思想得到彻底改造。
辨形
换,不能写作“焕”。
近义
洗心革面
反义
执迷不悟、死不改悔
用法
脱胎换骨联合式;作谓语、状语;含褒义。
结构
联合式成语
例句
那长老自服了草还丹,真是脱胎换骨,神爽体健。(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二十七回)
英译
cast off one's old self and take on a new self
故事
夺胎换骨原是道家的说法即吃了金丹换去凡骨凡胎后成仙。古代文人借用以前古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,黄庭坚认为这是换骨法,深入研究古文的原意进一步加以刻划形容,这叫夺胎法。也有人说不蹈古人一言一句,用夺胎换骨法可以点铁成金